莫言,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豐乳肥臀》《蛙》、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等等。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莫言在他的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般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2011年8月,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紅高粱》主要描寫的是“我爺爺”余占鰲率領的武裝伏擊日本汽車隊以及這次戰爭發生之前發生的余占鰲與“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小說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相結合的敘事方式,以追憶的姿態來講述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故事。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兩位新農民的形象,探索農民的命運,追求個性的解放。“紅高粱”這一活物象征著偉大民族精神,作者以當代人的心靈與意識讓我們直面民族的過去,呼喚“紅高粱”精神,尋找我們遺失的家園。
《紅高粱》的敘事策略和語言方式追求強烈的陌生化效果。在敘事人稱上,疊合在一起。在語言運用上,追求一種富有力度的表達,一切都服從主題的自由創造和審美快感,重視感覺,大膽運用豐富的比喻、夸張、通感等手法。
《透明的紅蘿卜》反映的是“文革”動亂年代里的一段農村生活。作品對那個時代予以否定、批判,對在那個時代中苦難生存的黑孩以及菊子、小石匠、老鐵匠、小鐵匠等寄予同情。黑孩自小便失去了家庭溫暖,苦難的生活、非人的勞動,使他失去了正常人的智力狀態和感覺方式,在對苦難的長期承受中,他養成了一種默默忍受的習慣。一方面,他的感覺遲鈍麻木;另一方面,黑孩形象又具有童話般的超現實的象征色彩。小說正是通過黑孩形象,借助黑孩奇異的感覺,寫出了艱難時世中現實生活的壓抑在其心靈中的折射,同時又幻化出一個明麗優美的童話世界,在現實與想象世界的強烈反差里,表達了對那個時代的否定與批判,表達了對在苦難中生存的黑孩及其他人物的同情。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微信好友
朋友圈